陈茂峰:显眼效应看港美股市脱钩
【明报专讯】去年底在大陆网络媒体看到武汉出现新SARS的贴文,始终是小道消息,难证真伪,未加注意。疫情近日终获确认,更且影响到香港。香港2003年的SARS噩梦,又从大家的尘封记忆中浮现。
隐瞒疫情SARS加快散播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(简称世卫,WHO)的纪录,首宗SARS是在2002年11月16日在佛山出现。当时大陆网上虽然有传闻的报道,但很快被删,官方从未承认。香港虽然曾经报道广东疑似肺炎,毕竟没法证实。中国政府是到了2003年2月11日才首次向世卫报告广东有疫情(305人被感染,5人死亡)。SARS初期,中国对疫情报道非常有限。中国卫生部是从2003年4月20日才开始每天披露疫情。那个时候,SARS已经散播多个国家地区。
香港是在2003年2月21日响起第一个警号,带病的中山大学退休教授入住窝打老道的京华国际酒店,结果传染给7个房客。之后香港成为疫埠,直到6月23日。这段时期,香港共有1755人染病,299人死亡,包括6名公立医院医护人员和2两私家医生。2003年上半年,成为香港悲情城市的历史烙印。整个疫情波及20个国家,8098人受感染,774人不治。SARS事件,内地官员报喜不报忧,隐瞒疫情,到事情闹大了,才老老实实按国际通行习惯办事,但社会已经付出重大代价。
张兆聪:疫情带动外卖需求 美团可吼【明报专讯】恒指跌225点,收报28,226点,成交金额916亿元。市场继续受到美国伊朗紧张关係困扰,除了周末期间索马里美军基地受索马里青年党袭击,造成3名国防人员死亡外,暂时伊朗尚未正
大陆学者赵景文教授曾经以SARS这个事件,分析行为金融学的「显眼效应」(Salience Effects)。论文发表在2005年第5期的《南开管理评论》。所谓显眼效应,是指投资者对吸引眼球的报道特别关心,认为是有重大信息含量,会即时积极反应(over-reaction);但对不明显的信息,尽管是含丰富信息,投资者反应冷淡(under-reaction)。研究结果印证,新闻报道的多与寡、轻与重,对相关股份(药业股)的影响有明显分别。在2003年4月20日之前,大陆对SARS的报道不全面,社会大众都没有重视,SARS没有引起投资者注意,股市没有异常反应。4月20日之后,相关药业股马上作出反应,有明显的异常回报。在资本市场,新闻自由非常重要。限制新闻报道,资产价格扭曲,投资者要蒙受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。
限制新闻 资产价格遭扭曲
今次「反送中」运动,也可以看到显眼效应,就是7月21日的元朗无警时刻的恐袭。港股表现一向介乎美股和A股之间。香港和海外媒体大幅报道7月21日的无差别打人事件,其后香港股市明显和美国、上海股市脱节。在7月22日至8月16日这4个星期,美国标普500微跌3.0%,上证也是微跌3.4%,香港恒生指数却跌了10.5%。香港与美股表现距离拉开,是4月28日13万人游行反恶法后开始。该次游行有历史意义(信息含量高),但媒体报道不明显,市场即时反映不大。
御峰理财有限公司主席mfchan@nobleapex.com
网友评论
皇冠线上开户(www.huangguan.us)
回复百家乐投注技巧
回复•茶叶品牌雨林古树茶与李铁的合作始于2017年5月,该品牌还为其推出了专属的「铁饼」茶。这写的也太好了。